2014年10月,我國首屆自閉癥教育康復國際研討會上發布了《中國自閉癥兒童發展狀況報告》,報告中顯示,我國自閉癥患病率約為百分之一,自閉癥患者可能超過1000萬,0-14歲兒童患兒的數量可能超過200萬。
針對此現狀,我院兒??屏趾丰t生認為:目前,仍有許多家長對兒童心理健康等方面重視程度不夠,或者是因為干預治療有難度而導致諸如自閉癥等疾病得不到良好的控制,需要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改變。什么是自閉癥兒童自閉癥又稱為孤獨癥,是一種發病于嬰幼兒時期的精神發育障礙性疾病,以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活動內容和興趣局限、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為基本特征,多數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發育遲滯。“我們需要明確,自閉癥和內向并不一樣,可能有一些家長覺得孩子不愛講話,是由于內向引起的,但其實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別。”林寒梅醫生強調。
門診案例解讀日前,林寒梅醫生接診了一位兩歲的小男孩巖巖(化名),據患兒家長介紹,孩子開口說話晚,能發音的詞匯少之又少,還不怎么理睬人,起初家里老人總說“貴人語遲”,之后就好了,然而爸爸媽媽卻逐漸覺得不對勁,才想著到醫院來看看。通過篩查發現,該患兒的語言功能發展落后,社交技能也遠遠不如其他同齡小孩兒,需要家長進行密切關注,再根據表現進一步篩查,看是否屬于自閉癥。對此,患兒家長也有不解:兒童自閉癥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呢?家里只有一個寶寶,所以大家也都很疼愛,為什么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林寒梅醫生介紹,目前兒童自閉癥的誘因主要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遺傳因素,如果家庭親屬有這種疾病存在的話,孩子患自閉癥的概率也可能隨之增加。第二,妊娠期間的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導致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受到損傷。最后,社會環境中的重金屬成分也可能會導致自閉癥的發生。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要警惕由于自閉癥患兒的表現常常被認為是孩子短暫的發育落后或性格問題,導致一部分患兒的疾病得不到重視與干預,林寒梅醫生提醒:如家里娃娃有以下行為表現,需要予以重視。-語言與交流障礙:語言與交流障礙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包括語言發育延遲或障礙,或者出現語言倒退,也就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表達,甚至完全喪失。-社會交往障礙:即與他人交流較少,甚至分不清親疏關系,不愛與小伙伴一起玩耍-興趣愛好單一、刻板的行為模式:喜歡某個小物品,熱衷于做單一的行為,比如將反復跺腳、拍手等等。
“我們大家都知道,疾病的篩查越早越好,早干預,效果就會更加理想,因此我們也提倡爸爸媽媽重視起兒童健康檢查,讓專業的醫生來評估與跟蹤。”林醫生這樣說道。